吉林省舒兰市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绿色、生态、高效、规范”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着。2017年以来,先后成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暨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中国好粮油”示范县。以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舒兰大米”为代表的一批绿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带动舒兰市农业提质增速,农民持续增收。
一、创新“两项机制”,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
一是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实行主官主抓。建立了市、乡、村三级一把手一起抓农业绿色发展的工作体系。将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纳入部门和干部目标责任制,通过部门联席会议、工作督查通报、应用绩效考核成果等措施,推进和强化工作落实。
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突破瓶颈束缚。2017年以来,市财政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后注资7000万元,组建了舒兰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舒兰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两年来,累计撬动近5亿元各类民间资本投入到绿色农业重点项目建设上来,有效促进了绿色农业较快发展。
二、拓宽“三条路径”,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推广绿色生产模式,拓宽传统农业提升新路径。大力实施绿色种养基地建设,在粮食主产区建立和推广“稻鱼稻鸭稻蟹”“养殖场+种植基地”两种种养结合的绿色生产新模式;在蔬菜瓜果主产区建立和推广“高效农业+观光”绿色生产新模式;在林特资源丰富的东部山区建立和推行了“特色栽培+采摘”“特色养殖+旅游”“农业旅游+康养”等三种多业复合绿色生产新模式。新模式带动新发展,在实现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的同时,舒兰市品牌农业也快速发展起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品牌达到140余个,名列吉林地区第一,全省前列。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同提升。
二是发展绿色农业新业态,拓宽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大力实施“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和“农业+电商”行动,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绿色产业新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全面升级。先后建成“吉林雪乡,舒兰二合”、南阳俄罗斯民俗风情村、凤凰山文旅休闲小镇、溪河吉米稻香乡村现代有机农场、天德三梁农业田园综合体、平安稻香小镇等多个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实现了全市村级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农业旅游服务业、电商产业由小到大,不断发展,累计为舒兰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了2000多个新岗位,旅游业、电商业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
三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拓宽农业繁荣新路径。大力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建成三条美丽乡村示范带。上营镇马鞍岭村被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业旅居业不断发展,为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农民增收开拓了新的路径。
三、强化“四项支撑”,推动绿色农业持续发展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础支撑。整合国家、省市和本级财政资金,充分调动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积极性,三年来,新建高标准农田30多万亩,完成重点农田水利工程7项,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基地47万亩。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
二是增加政策供给,强化制度支撑。舒兰市先后出台了20多项文件,鼓励和扶持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户主持和参与农副资源开发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两新技术推广、绿色品牌基地建设等项目,激发农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
三是加大引进培育力度,强化人才支撑。坚持引进与培育两手抓。在引进人才方面,出实招、办实事,先后吸引300多位大学生、本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大学生蔡雪主办的溪河吉米稻香乡村现代有机农场,天津返乡的姜涛主办的宝龙仓米业,俄罗斯返乡的张氏兄弟主办的俄罗斯民俗风情村,成为舒兰市农业绿色发展工作中的亮点。在培育人才方面,重点放在两新技术推广、新电商培育、新业态创办三个方面,教农民真功夫、真技能,让农民在绿色农业的市场发展中,挣到真金白银。这些成长起来的本地人才,成为舒兰市种养基地建设、新业态创办的主力军。
四是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强化载体支撑。舒兰市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财政项目资金、物资匹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倾斜,不断提升它们的带富致富能力。目前,全市2203家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总计带动农户近7.23万户,成为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