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686号(农业水利类255号)提案答复的函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探索和积极践行基于原生境区域保护的农业种植新模式的提案收悉。经我部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农作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种植模式是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过去,以增产量保供给为目标的种植模式,对原生境条件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关系重视不够,耕地水资源过多消耗,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措施落实,改变粗放生产方式,优化农业种植模式,加快构建绿色种植制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加快推动相关农业补贴政策改革,把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上来,逐步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全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形势下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近年来,我部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推进种植结构调整。2016年,制定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和《“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聚焦生态脆弱区和低质低效区等非优势产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实行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草则草。近两年,“镰刀弯”等非优势产区籽粒玉米面积累计调减近5000万亩,市场紧缺的大豆面积增加近2000万亩,杂粮杂豆、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等面积也呈增加趋势,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了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提高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利用效率,促进增产增效和提质增效,2015年我部制定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结合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全程绿色防控试点等项目,采用物化补贴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集成推广绿色防控模式。2017年,在全国创建100个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600个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基地、150个全程绿色防控示范点。在项目的示范带动下,2017年全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达到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四是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为促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东北冷凉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开展轮作试点,在华北地下水漏斗区、湖南重金属污染区和西北西南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休耕试点,轮作休耕试点面积616万亩,到2018年扩大到3000万亩。通过轮作,推行玉米与大豆轮作为主,与油料、饲草、杂粮杂豆等作物轮作为辅的“一主多辅”模式,减轻连作障碍,降低病虫危害,实现种地养地相结合。通过休耕,降低耕地水资源利用强度,同时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巩固提升地力,提高耕地质量。试点实施3年来,集成了绿色化的技术模式,构建了制度化的政策框架,为轮作休耕常态化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种植制度。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持续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按照《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要求,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种植业供给体系质量。二是加快推进轮作休耕制度化。完善不同区域生产生态兼顾、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完善农户种植收益补偿、中央支持重点区域、地方自主开展轮作休耕的政策框架,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推广应用绿色可持续的轮作休耕制度。三是加力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扎实开展国家节水行动和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技术模式,强化政策扶持,力争农业用水量实现零增长、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永续利用。
感谢您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部工作予以支持。
农业农村部
2018年9月5日